总结篇丨农业工程类:工农结合

栏目:公司资质    来源:mile米6    发布时间:2024-06-13

  我们是农机人,不用谈“农”就色变。中华民族本就是农耕文明,传承千年的东西不能忘记。但是,国家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我们就承担起了超越千年的使命。

  农业工程是工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它又包含农业工程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电气化专业、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等具体专业。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电气化专业以及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招生人数相对较多。

  从上述名字中显而易见,这些专业是与农业的基础设施或者农业设备紧密相连的。实际上,它们也是农学和其他专业交叉的体现。

  如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农学和机械的结合:用机械知识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用以替代人力、畜力的农业机械,比如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其目的是加快农业发展,为农业服务。因此,该专业主要学习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贯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

  同理,农业电气化专业是农学和电气的结合,为农业中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利用,农村家用电气设备的推广等提供助力;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农学与水利的结合,为农业生产、农村里的生活和ECO提供适宜的水利环境。

  也正是因为学习内容的交叉性,农业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至少具备了两个工作规划方向:即农业领域和其他与之关联的领域。

  就农业领域而言,中央、国务院2004年至2020年连续十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涉及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水利改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词。因此,党和国家对农业发展可谓是格外的重视,农业工程更是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政策优势。

  但是,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全国各地地理环境不同,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一致,当地农民的思想观念,政策的落实情况也都可能会不尽如人意,因此,依靠一个甚至十几个“中央一号文件”恐怕都远不能顺利地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相应的,农业工程的前景虽然可期,但当下的情况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一方面,没那么多的工作机会。毕业以后大多选择了农业部以及下属事业单位等体制内道路,通过人才引进去到家乡的农业部门;或者去设计单位,做农业规划设计;又或者去大型农场、农机集团等企业单位。

  另一方面,工作环境也没那么友好。因为理论来自于实践,跟农业打交道,机械也好,设备也罢,少不了实地调试或考察。因此,从事农业领域,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就其他如机械、水利、电气等领域而言,由于农业工程类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有所接触,因此能选择进入机械制造、国家电网等对应行业。但是,相较于根正苗红的机械类、电气类、水利类等专业学子,农业工程类显得有些“半路出家”,在竞争力上普遍有些吃亏。

  因此,学习农业工程类专业,想要走得更远,往特定方向深造是很有必要的。要么坚定不移地向别的方面发展,要么一心一意进行农业工程研究。

  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来看,农业工程类专业实力极为突出的还是以985、211等高层次院校居多,但这些高层次院校在该专业的整体评估表中的占比却并不高。换言之,想要取得最优质的农业工程教学资源,并非一定要拥有最顶级的分数。除了少数的985、211院校之外,还有很多实力不俗的双非院校可供选择。

  比如江苏大学。江苏大学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作为一个双非院校,她突破985、211院校的重围,学科实力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江苏大学为我国农机事业培养了第一届本科生、第一届硕士生和第一位博士生,其农业工程学院无论是师资配置还是研究系统,都堪称顶级。因此,考生可以将江苏大学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根据当年当地的录取分数酌情判断要不要报考。

  同样的,华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也因为学校层次和学科实力的巨大反差而可以让我们关注,但我们一定要明白学科实力和院校层次就农业工程类的择校而言,各自所占的权重是不同的。应当说,农业工程专业本身的价值呈现速度和变现能力还有待考量,现阶段的就业对院校平台的依赖性还比较强。因此,尽管江苏大学等排名靠前的双非院校具备极高的性价比,但我们依然建议,假如没有特殊情况,还是以选择具有平台优势的985、211院校为宜。

  这里特别提一下中国农业大学。相比浙江大学,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国农业大学对更多人来说并没那么遥不可及,而且其农业工程的实力甚至还要略胜一筹。因此,如果上不了浙江大学,选择到中国农业大学去学习农业工程无疑是绝佳的选择。

  最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今的从事农业生产,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业工程类的发展,正是推动农业进步的巨大动力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