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隶属于工程勘测考察设计服务业(M7482),主营业务为城乡规划、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检验测试、施工图审查、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其他相关工程咨询服务,包括为市政、建筑、交通等行业提供规划、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检验测试、项目代建、项目管理、项目全过程咨询等工程咨询服务。
目前企业具有国家建设部批准的市政行业(道路、桥梁、城市隧道、给水)设计甲级、公路行业(公路)设计专业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甲级、风景园林设计专项甲级、岩土工程勘测考察甲级、工程咨询甲级资信、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资质等多项资质,还具有市政行业、建筑行业、设计施工总承包、水利行业设计、农林行业(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专项设计和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等资质资格。全资子公司中检检测持有建筑、地基基础、钢结构、城市桥梁检测及评估专项资质。
公司构建了以设计大师、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型团队为领军人物,层次多样的阶梯型人才队伍,打造了道路及城市立交、桥梁隧道、建筑景观、水处理及综合管网、规划策划、岩土工程、监理检测、项目管理、科学技术研发等九大技术团队。在城市及区域总体设计、项目投资决策、城市基础设施勘察设计、建筑节能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工程、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工程、岩土工程勘测考察、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咨询等方面具备强大的专业人才技术优势。
公司一直致力成为全国性知名的工程咨询服务商,目前已经建立起“总部+区域中心”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逐渐已形成“立足西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格局,能够为客户提供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经济性的工程咨询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主营业务为城乡规划、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检验测试、施工图审查、项目代建、项目管理、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其他相关工程咨询服务,工程勘测考察设计业务包括工程勘测考察、市政设施建设工程设计、建筑工程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公路设计等。
公司以西南地区为中心,采用“总部+区域中心”方式布局全国业务。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公司成立了多层次管理体系和规模化的专业团队,坚持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中心,全面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高质量的前期研究服务和优质的业绩积累取得客户信赖。
公司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或政府平台公司)、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司和房地产企业等,获取项目的主要方式为招投标(包括公开对外招标和邀请招标)、直接委托和其他三种方式。
公司主要围绕市政、建筑、交通等行业,以规划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检验测试、工程监理、施工图审查、项目代建、项目管理、EPC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为主营业务,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一站式工程技术服务。各项业务通过投标、直接委托等方式获取并签订合同,依据合同约定进度完成并交付技术工作成果。
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为以行业特许专业资质、核心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软件和专利技术等关键要素为客户提供全过程工程技术服务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以此来实现收入、利润和现金流。
公司属于人才和智力密集型服务企业,主要是依靠设计人员的艺术创意完成项目设计,经营成本主要为员工薪酬,采购内容主要为项目类采购。公司在开展工程咨询业务过程中,考虑到部分环节的专业性、技术上的含金量、工作饱和程度、项目工期等因素,视真实的情况进行采购,最重要的包含专业分包、技术服务、施工劳务、图文打印等。
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然而受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经济提高速度呈放缓趋势。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工程咨询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企业未来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
面对诸多挑战与机遇,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重视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的变化,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发展的策略及政策导向,持续深耕传统勘察设计业务,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新基建等新业务,开拓海外市场,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为应对成本上升的风险,公司加强了对重大项
目的预算管理,利用自主研发的“工程建设行业协同AI智能软件”、“全过程工程咨询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大大降低了服务采购及人工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14.1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901.82万元,同比增长6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纯利润是-1,872.87万元,同比增长43.68%。
本期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1,842.69万元,同比增长63.80%,主要是公司经营成本较上年同期减少3,182.01万元,同比下降24.24%。公司经营成本下降主要为:
(1)服务采购成本较上年同期减少2,618.49万元,同比下降41.78%;主要系:
①公司服务采购成本受重点项目的影响较大,上期发生的超过500万元的大额服务采购金额合计1,672.72万元,而本期未发生500万元以上的大额服务采购;详细情况如下:a.2022年,公司装配式建筑及建筑配件生产厂房建设项目处于施工、完工阶段,发生服务采购成本1,021.63万元,本期无重大EPC项目发生大额服务采购;b.长江北岸(塔子山至金科太阳海岸段)岸线生态综合修复工程(初设及施工图设计)项目系2022年度新签项目,在2022年度处于项目前期、初设及部分施工图阶段,涉及阶段较多,且因项目赶工及专业分包等原因发生服务采购成本657.09万元;本期该项目处于施工图设计后期阶段,服务采购成本较上期减少322.90万元。
②2022年因经济下行、高温限电等情况,导致员工无法到岗、出差受阻,出于项目赶工需要,增务采购;2023年未发生特殊情况,项目较上期更多采用公司自有员工,减少了服务采购;同时,因2023年员工出差、提供现场服务的情况较上年增加,导致交通差旅费较上年同期增加57.19万元,同比增长37.76%。
③2022年,公司业务承接、业务开展、成果验收确认等环节进度进一步放缓,无法按预期确认收入的情形加剧,2022年公司尚未完工阶段的劳务成本为2,944.91万元,占2022年主营业务成本的22.44%;本期项目进度逐步回到正常状态,公司同类业务收入与成本整体配比,尚未完工阶段的劳务成本较上年减少1,322.21万元。
(2)人力成本较上年同期减少685.42万元,同比下降11.08%;主要系公司调整了薪酬制度,结合行业情况、公司经营情况、员工自身情况等设置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薪酬等级,有效控制了人工成本;同时,公司充分的利用自主研发的“工程建设行业协同AI智能软件”以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节约了人工成本。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54,268.71万元,较期初增长3.32%,净资产为42,848.63万元,较期初下降0.85%,根本原因为公司本期净利润-1,045.60万元;资产负债率(合并口径)21.04%,每股净资产2.7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2%。
2023年3月,控股子公司中设培杰通过了重庆市施工图审查机构认定,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施工图审查机构名录,本次认定较原经营事物的规模新增了“超限高层房建一类”及“市政(给水排水)二类”施工图审查业务,进一步提升了中设培杰的市场拓展能力、项目竞标和项目承揽能力;2023年4月,公司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颁发的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逐步提升了公司在城乡规划方面的业务承揽与开拓能力;2023年9月,公司取得重庆市江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核准的农林行业(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工程)乙级资质,为公司拓展新业务领域提供了市场准入支撑,加强完善了公司的业务布局和综合竞争力。
公司积极致力于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勘察设计为主营业务,向前延伸承接策划规划,向后延伸进军工程监理、工程检验测试、项目代建、EPC总承包等,发展成为专门干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策划咨询、城市规划、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检验测试、施工图审查、EPC总承包、项目代建、项目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咨询的工程咨询企业。与传统专业性咨询企业相比,公司采用的全产业链一站式咨询服务模式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跨专业整合、全产业链集成及“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工程咨询技术和智力服务,高度整合的服务内容在节约投资所需成本的同时也有助于缩短项目工期,提升服务质量和项目品质,有效地规避了风险,大幅提升整体质量。
截止本年报披露日,公司已承接了多个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报告期内,全过程咨询服务项目确认收入共计1,900余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研究国家发展政策,重点围绕“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水环境治理”、“新能源、新基建”等业务领域,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人才培养、项目转化、市场培育等各个环节加大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生态环境所,积极拓展生态环保、水环境治理业务。截至本年报披露日,公司已承接御临河(鱼复段)岸线生态整治修复工程设计项目、贝宁共和国维达海滨项目人工湖取水工程、大竹县城乡供水厂及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兴国县安置区污水处理提升工程(一期)设计、长寿区暴雨洪灾复建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的综合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立新基建信息化设备技术中心,不断拓展高速公路新能源配套设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领域业务;报告期内,承接了哈尔滨能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富源西智慧风电场超算机房建设项目项目,实现了在该业务领域的突破。
公司借助控股子公司合乐咨询在世行、亚行等银行贷款项目的品牌和经验优势,积极开拓政策性银行贷款的基础设施项目,力争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司坚持立足西南,布局全国的经营策略;报告期内,深耕重庆本地、陕西等传统重点区域市场,同时积极拓展山东、大湾区等新区域市场,突破地域限制,加速推进成渝双城中心、大湾区中心等覆盖2-3个省份的区域性中心建设,提升公司业务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加速布局,在老挝注册成立了电力检测公司,初步形成以老挝为基地,辐射东南亚国家的海外市场格局。截至本年报披露日,老挝电力检测公司已正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开始承接相关业务。同时,公司积极拓展马来西亚、非洲等海外市场,目前正在跟踪多个海外项目。
未来公司将逐步构建可持续的海外经营网络体系和业务交付能力,提升设计理念、做好技术标准转换,打造国际团队,加快形成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打造专业化、集约化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支持全过程工程咨询、桥梁健康监测等业务,以数字化技术加速驱动公司数字化转型,构建公司核心数字资产。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中设智慧云平台建设”项目的研发,开展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绩效考核等数字化平台的升级迭代,打破内部数据孤岛,形成经营管理数字孪生,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公司依托自有开发团队,结合丰富的设计经验,开发“工程建设行业协同AI智能软件”,其主要包
含市政电气AI智能软件、市政给排水管线AI智能软件。AI软件能够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分析,辅助工程师进行更高效、更精准的设计,可以显著提升设计工作的效率,减少人为错误,确保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
公司依托丰富的项目管理、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经验,自主研发了“全过程工程咨询系统”,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的系统管理,实现了项目管理精细化、决策数据化。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实时显示桥梁的健康情况、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对项目的感知分析和管理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城市桥梁健康监测系统V1.0”、“城市桥梁体检评估数据平台V1.0”、“全过程工程咨询BIM协同管理平台V1.0”三项软件著作权。截至本年报披露之日,公司共拥有9项发明专利,7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
报告期内,公司科研项目“基于AI技术的市政电气自动化设计系统研发及应用”、“独塔混凝土墩梁固结自锚式悬索桥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结题;公司作为起草单位之一编制的《公共安全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地铁防灾系统安全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发布实施,公司作为第二主编编制的《钢箱梁人行天桥上部结构标准图集》通过专家审查,被批准为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公司通过科研创新、技术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品牌效应及业内口碑。
公司进一步强化各层级目标和责任体系,统一业财一体化管控思路,实现核心要素过程管控。(1)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的预算管理,严格管控项目成本;(2)进行薪酬制度改革,结合行业情况、公司经营情况以及员工自身情况设定科学的薪酬等级,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3)持续加强数字赋能,通过AI设计软件应用,不断提高设计效率,降低人工成本;(4)对生产运营流程进行优化,围绕风险管控,强化流程节点责任认定,加强分包采购管理、技术质量管理、后期服务跟踪等环节全链条管控,降本增效取得成效。
公司继续加强核心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优化组织结构、管理流程,提升人才配置效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重庆设计大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重庆市优秀青年设计师6人,重庆市科技创新巾帼建功标兵1人,2023十大重庆科技创新年度人物1人;正高级工程师49人,高级工程师及国家注册工程师等高
级技术人员约200人,构建了以设计大师、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型团队为领军人物,层次多样的阶梯型人才队伍,打造了道路及城市立交、桥梁隧道、建筑景观、水处理及综合管网、规划策划、岩土工程、监理检测、项目管理、科技研发等九大技术团队。
报告期内,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公司决策程序,规范公司运作,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各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履行职责,为董事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保障公司健康平稳运行,公司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持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制度》《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工作细则》《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工作细则》《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工作细则》等,并对《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治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
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然而受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经济增速呈放缓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增长3.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增速进一步放缓;工程咨询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
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促进民间投资等一系列举措。国家层面出台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恢复和促进消费20条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了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指导意见,制定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方案,分类处置金融风险,释放出了强烈的稳增长信号。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快推进科技和管理创新为引擎,从市场环境优化、质量安全管理、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关键举措。《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为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完善城市、街区、建筑等相关设计规范和管理制度,强化城市设计对建筑的指导约束;探索建立城市总建筑师制度。《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在工程建设链条中设计要发挥前端的引领作用,强调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创新,强调与国际靠拢,强调设计牵头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出发挥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示范项目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设计企业承接技术复杂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以及以工艺为主导的工业工程总承包项目。
报告期内,国家出台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深化资质资信改革,加快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进一步优化了所处行业的发展环境。新制定或修订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简化行业市场准入条件、优化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强行业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三、未来展望
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然而受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经济增速呈放缓趋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工程咨询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
在面临挑战同时,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也正在孕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乡村建设行动等工作任务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特别是数字技术与建筑业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300152)。
2023年,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针对工程建设领域,明确要求提升建设工程品质。习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锚航定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为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化规划》提出深化BIM和CIM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全方面应用,以新技术赋能“新城建”,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提升BIM设计软件性能,加快推进BIM正向协同设计,推广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我国基本形成BIM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完善行业规范,促使BIM在设计行业中的渗透率提高。“十四五”规划,强调了BIM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明确提出鼓励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交付,加大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化建设;强化企业生产管理数字化,提出数据资产的重要性,鼓励有条件的勘察设计企业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治理和分级
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规划提出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工程咨询行业的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应用场景、管理模式等将发生深刻变革,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十四五”是我国“双碳”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绿色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大幅降低碳排放及环境影响,促进能源综合利用与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开启绿色低碳之路的关键。
2023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在具体项目中推进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加速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并启动2023年首批示范项目申报。2023年10月,《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改环资〔2023〕1409号)发布,首批选择15个省区,在能源、产业、节能、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开展碳达峰试点。文件同时提出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
2023年1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超低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瞄准绿色低碳新赛道,着力聚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方面发展,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步入中后期阶段,作为应对城市发展难题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的有效途径,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较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处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未来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据国家住建部统计,2023年全国实施各类城市更新项目6.6万个,完成投资2.6万亿元。其中,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改造各类管线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2023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统筹推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活力街区打造、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2023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提出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内强化城市更新的规划统筹。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城市更新加快推进,2024年,城市更新将继续稳步实施,围绕民生工程、“里子”工程、安全工程这三大工程,聚焦民生工程、市政基础和城市安全等重点领域。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并将“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列入2035年远景目标。
针对水环境治理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水环境治理行业在未来预计仍将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将持续向好。
我国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3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将聚焦扩投资、稳就业、优治理、强管养、提服务、保畅通、重安全、促融合,推动“四好农村路”相关工作,要求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管养,深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我国计划2023年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固定资产投资2,800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9万公里。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7亿元,同比增长5.1%;新改建农村公路11.8万公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九成以上。2024年,我国将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预计“四好农村路”建设将稳步推进。
上述行业发展趋势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及政策导向,持续拓展乡村振兴、农村公路提质改建、城市更新等固有业务,同时积极开展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新业务,不断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工程勘察设计为龙头,以科技研发为支撑,以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为链条,以“资源+技术+资本”三驾马车为发展驱动力,以东南亚基础设施咨询服务为突破口,稳步进入海外市场,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工程咨询公司。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国2024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024年,公司将积极响应中央的决策部署,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战略,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提前谋划确定简单向复杂转、增量向存量转、土木向机电转、国内向国际转的“四转”战略,这不仅是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根据公司“四转”战略,精准调整市场经营策略,积极深耕重庆本地市场,在稳固和提升传统核心业务优势地位的同时,重点加大工程检测板块和机电板块的设备和人员投入,继续布局快速增强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新基建存量市场竞争力。主动拓展外地市场,以“资源+技术+资本”三驾马车为发展驱动力,以东南亚基础设施咨询服务为突破口,稳步进入海外市场,充分发挥公司人才、业绩、技术和区域资源优势,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快公司转型升级。
发挥公司资质齐、业绩多、人才优、专业全等全产业链优势,开展全产业链服务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全过程一站式工程咨询技术服务,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的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粘度,全面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倡导“搭平台、促共享、倡共赢”的公司发展理念,建立“总部+区域中心”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设立多家分支机构,逐渐形成“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格局。为进一步形成统一且高效的“总-区域中心”的业务辐射体系,突破地域限制,加速推进成渝双城中心、大湾区中心等覆盖2-3个省份的区域性中心建设,提升公司业务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积极布局全过程工程咨询、新能源工程、垃圾资源化和生态环境工程等战略新兴业务领域,持续打开发展空间,多点开花,使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持续聚焦在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新业态领域的研发技术和有序市场开发,努力在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形成领跑态势。
积极推进BIM技术及大数据研发、云中心建设以及信息系统的研发升级,实现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对内强化企业的执行力,对外增强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检测及其他相关工程咨询服务,其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城镇化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密切相关,该等因素的波动将会对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市场需求构成一定影响。
公司主营业务为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检测及其他相关工程咨询服务,其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城镇化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密切相关,该等因素的波动将会对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市场需求构成一定影响。未来,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不利变化,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速随之放缓或下降,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构成不利影响。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变化,尽量做好市场预判,提
前做出项目的退出和跟进预案;公司积极关注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变动的同时,将加速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工程管理项目关键环节的服务水平,使自身服务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以专业资质及专业咨询能力为依托,积极拓展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市场,提升公司服务专业市场的综合能力;公司积极拓展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创新业务,整合各类建设生产要素,积极构建覆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保持公司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应用及推广方面的领先优势;公司持续稳步扩大市政、建筑等通用领域市场,加快国内各区域市场的布局,抓住行业集中度趋势性提高的历史机遇,快速发展。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企业,应当按照其相应条件申请资质,资质证书具有一定的有效期;经审查合格,取得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资质有效期届满,企业需要延续资质证书有效期的,应当向原资质许可机关提出资质延续申请。此外,公司从事的工程检测及其他咨询业务也需要相应资质。目前,公司持有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检测等多项资质证书,若公司的资质未来不能持续续期,将面临被取消相关资质认证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密切关注资质管理规定及相关政策的变化,并指定专人对资质进行管理,对公司资质注册人员及资质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按照规定补充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确保公司能满足资质要求;对于临近到期的资质,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延续申请,避免公司资质到期失效。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4,753.37万元,占期末总资产的比例为45.61%。公司客户主要系各级政府、政府投资平台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好的信用基础。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较高主要原因系部分客户财政资金到位缓慢、工程结算流程耗时较久。公司已就上述应收账款采用了稳健的坏账计提政策,坏账准备计提充分。但是若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公司的主要客户财务状况恶化导致公司应收账款不能按期回收或无法收回,将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随着公司近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应收账款金额逐年上升,为此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公司在与客户签约时就明确设计成果逐步交付,公司可以控制交付力度,在面临拖欠设计费时可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其次,公司建立了销售与收款控制制度,对销售与收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合同
管理制度》《客户应收账款管理办法》等制度,对客户信用管理、合同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结算管理等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同时,根据客户的企业性质及信用调查结果及业务往来过程中的客户的表现,进行客户信用等级分类,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在销售中给予不同的销售政策,有效的控制了销售过程风险。第三,聘请律师事务所作为常年法律顾问,通过发催款函、律师函、提起诉讼、仲裁等方式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目前,公司已经完成千余项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已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在不断完善公司过程控制、进度控制和总体质量控制制度。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行政处罚、诉讼等情形。但是,一方面,如果公司在质量控制执行过程中因失误而导致产品设计质量问题,将对公司的口碑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若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纠纷、索赔或诉讼等,将增加公司的额外成本。因此,公司因其行业特性存在因质量控制失误导致承担质量责任的风险。
风 险 应 对 措 施 : 公 司 不 断 完 善 质 量 控 制 体 系 , 严 格 按 照 通过 国 标 (GB/T19001-2016/ISO9001:2015)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控制,专职技术负责人按照质量管理手册进行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产品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规程。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存在人员流动性高、中高端人才稀缺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工程咨询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减少公司内部人才流失和引进各业务所需的各类人才,对于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公司已经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体系,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员工薪酬和福利。报告期内公司高端人才和管理团队稳定,若未来不能留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将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另外,人才引进也是公司发展的重要引擎,如果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不能及时到位,企业发展速度和收益水平都将受到负面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近年来,公司制定了相对优厚的人才薪酬战略和人才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并一直坚持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逐步形成了网络引进、内部推荐、外部吸引、跨岗位培养等多种人才引进渠道,并严格按照行业资质要求配备各专业技术人才。
公司所处行业受资质范围、资质等级以及对客户的服务意识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目前,行业内少量具备综合甲级资质、业务种类齐全、业绩记录较好的大型企业在竞争中优势明显。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业务格
局,获得较好的口碑,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随着公司向全国市场拓展,公司如不能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保持公司竞争力,未来公司可能会面临较大的竞争风险,对公司业务拓展造成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公司按照行业资质管理办法,引进各专业技术人才,促使公司资质范围进一步升级和增加,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此外,公司专门设立市场部,负责公司市场拓展及市场经营工作。公司建立了《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顾客满意监控程序》《服务工作程序》等程序,力求使客户满意,加强公司业内知名度。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本行业产业链、平台资源的整合、认真思考生态圈的构想,逐步具备为客户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客户价值,从而大大提高服务的含金量,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2021年度、2022年度和 2023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22,819.27万元、16,670.45万元和16,414.19万元;若出现未来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客户需求发生变化等不利情形,公司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或未能保持技术优势,将可能导致核心竞争力受影响,进而导致公司业绩下滑。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采取调整市场经营策略、扩大业务布局、提升技术优势等一系列措施,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加速推进全国一体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布局全过程工程咨询、新能源工程、垃圾资源化和生态环境工程等战略新兴业务领域,全面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公司转型升级。
2021年度、2022年度和 2023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97.73万元、-2,684.85万元和-881.78万元。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公司属于工程咨询行业,客户主要系各级政府、政府投资平台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受财政预算资金额度及审批流程较长等因素影响,项目回款周期较长,而公司的负债主要集中在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付账款等付款周期相对较短的项目,从而影响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额。公司经营需要维持一定的营运资金,而且为了保持公司市场竞争力需要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公司存在一定的现金流管理压力。虽然公司主要客户的信用风险较低,但若未来客户回款速度进一步放缓,未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公司可能会存在营运资金紧张的风险,进而可能会对公司业务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逐步加强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与客户保持稳定沟通,定期收集客户动态信息,及时催收款项;加强资金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增加应付款管理,关注现金流向;拓展融资渠道、合理筹措资金、优化负债结构,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公司资金压力。
“稍后”变更“即将”!特斯拉FSD入华进入倒计时 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入临界点
国家统计局: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限售解禁:解禁3639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23.73%,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